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王玖華 謝季福)“菜籽油綠色環(huán)保,吃了健康放心”。6月2日,從廣州驅車趕到雙峰縣花門鎮(zhèn)花門村榨油坊的趙老板,望著剛裝上車的菜籽油,高興地說:“我每年回家要購買家鄉(xiāng)榨出的菜籽油,這次又買了400斤,給好友捎帶一批”。
近年來,油菜生產已成為雙峰縣支柱產業(yè)和農民增收的主渠道,而純正香醇的菜籽油,更是成為市場上的“搶手貨”,城里人的“香餑餑”,廣受省內外消費者清瞇。
作為雙峰縣西部“金三角”的花門鎮(zhèn),圍繞縣委縣政府文旅融合的決策部署,大力扶持油菜生產,出臺優(yōu)惠舉措,制訂獎懲辦法,鼓勵農戶大種油菜。對種植大戶推行“四統(tǒng)、一免、五落實”的長效機制,并給予農戶每畝200元的補貼,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油積極性,催生全鎮(zhèn)油菜生產面積2萬畝和油菜大戶脫穎而出。
“全鎮(zhèn)100畝以上的油菜種植大戶50多戶;300畝以上的10多戶;500畝以上的6戶,是他們撐起了全鎮(zhèn)油菜生產的“大半江山”,構成鄉(xiāng)村振興另一道靚麗風景。”鎮(zhèn)黨委副書記、鎮(zhèn)長彭勃介紹:黨員干部齊發(fā)力,花門村、中坪村等20多個村,組成集體專業(yè)合作社,流轉土地1萬多畝,種植油菜5000多畝。他們充分發(fā)揮資源優(yōu)勢,大打油菜生產品牌戰(zhàn),打造以農業(yè)為基礎,旅游為平臺,文化為主線的特色農業(yè),“火”了當地經濟,“富”了農民口袋。
“觸”到油菜產業(yè)商機的“活農民”,打起了榨油的主意,建起了便民榨油坊。每到端午節(jié)前后,全鎮(zhèn)的榨油坊忙碌起來,好不熱鬧。
中坪村支部書記王衛(wèi)民,從 2018年開始,將全村無人耕種的500多畝荒地承包下來,水稻油菜輪作,今年油菜大豐收,產籽800多公斤,送到花門街上榨油,出油率達3.8兩以上,今年油菜賺發(fā)了。
“從5月17日開始,一直沒休息,每天要榨500公斤油。”春山村榨油大戶王愿云,開心極了:這臺新榨油機是去年從長沙買的,花了5000多元,自動化生產,榨出的菜籽油無殘渣,色澤清亮,氣味芬芳,是城里人的最愛,經手賣出的菜油,每年起碼有好幾噸。小小榨油坊,變成了“取款機”,日子越過越甜了。
在榨油坊榨油的趙大娘算了一筆賬:種了12畝油菜,產籽1600公斤,可榨油520公斤,被長沙搞房地產的王先生,以每公斤24元的價格全包了,獲得12000多元,除掉開支成本,凈賺8000元不成問題了。
責編:龍宗紅
一審:龍宗紅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